【資料圖】

5月4日,國際頂級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黃三文團隊在雜交馬鈴薯育種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題為“Phylogenomic discovery of deleterious mutations facilitates hybrid potato breeding(利用進化基因組學鑒定有害突變進而指導雜交馬鈴薯育種)”。該研究是我國雜交馬鈴薯育種“優薯計劃”又一階段性重大突破。

據介紹,馬鈴薯在長期的無性繁殖過程中,累積了大量的隱性有害突變。黃三文團隊提出了一種全基因組預測新模型,通過將有害突變信息納入模型中,通過利用進化基因組學開發歷史透鏡,高通量鑒定并整合全基因組功能位點、有害突變二維圖譜,可大幅提高產量、株高、薯塊等性狀的預測準確度。經測試,該模型相比沒有害突變信息的模型的預測準確度顯著提高了45%,相比隨機有害突變信息模型的預測準確度提高了25%,在馬鈴薯育種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準確度。該研究成果使得我國在馬鈴薯育種基礎理論和技術上站在了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研究員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基因組所博士后吳瑤瑤、博士后李大偉、碩士研究生胡勇為共同第一作者。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等多國專家對該論文提出了重要指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