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5月1日上午8點,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青蒿種質創制團隊負責人廖志華來到實驗室,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盡管是“五一”假期,廖志華依然是辦公室、實驗室、家里“三點一線”。
廖志華是青蒿種質創制團隊負責人,也是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植物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和代謝工程研究已有20年。
“我們青蒿團隊是首批入駐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的團隊之一,我的職責是帶領團隊50多名師生培育出優質高產的青蒿新種質,解決抗瘧藥物青蒿素天然產物產量低、價格高和供應不穩定的難題?!绷沃救A告訴重慶日報記者。
“2022年,我們團隊培育的青蒿新品種在酉陽已推廣種植了1.5萬畝,今年還要繼續擴大種植面積?!鄙衔?,廖志華和團隊成員一起開會,討論研究今年推廣種植青蒿的相關工作。然后,他又前往人工氣候室,指導研究生對青蒿的生物量、株高和株型等進行測定。
“結合植物科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知識,能更精準地培育出優質高產的新種質?!绷沃救A說,截至目前,該團隊創制青蒿遺傳素材238份,涉及青蒿素高產、抗旱、抗病、高生物量等重要性狀,這些創制的素材將為進一步開展青蒿優良品種選育和重要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解析提供基礎研究對象。目前,多個青蒿優良品種已進行了第一期品種審定。
針對重慶青蒿主產區伏旱高溫的實際情況,廖志華團隊還培育出“渝蒿1號”和“渝蒿5號”青蒿新品種,在2022年重慶遭遇罕見的高溫伏旱天氣情況下,該團隊在酉陽試種的青蒿新品種長勢良好,展現出優良的抗旱性狀。
“不僅是抗旱,我們創制的青蒿新品種相比酉陽當地原有品種,青蒿素含量更高,達到了千分之二十?!绷沃救A說。
“我們就是在‘搶’進度??蒲谐晒绯鲆惶旌屯沓鲆惶?,結果是天壤之別?!绷沃救A說,團隊好多成員自春節放假回來后,幾乎每個周末都到實驗室加班搞研究。團隊的目標是,未來5年,建設好青蒿種質資源庫、構建覆蓋青蒿重要經濟性狀的突變體庫和萜類生物合成元件庫,為示范物種高產優質和高附加值新品種的選育和產業化推廣應用奠定基礎。(記者 李志峰)
關鍵詞: